罗斯来到NBA了。新秀季年度新人不提。季后赛第一场,面对全联盟第一防守的卫冕冠军凯尔特人,罗斯得到36分。
此前一个新人,第一场季后赛就得到类似记录的:贾巴尔。1970年。
与凯尔特人七场大战,罗斯场均20分6篮板6助攻补充一下:他的对手是巅峰期的朗多。
二年级进全明星。三年级,NBA史上最年轻常规赛MVP。场均25分7.7助攻。
公牛常规赛62胜——诺阿缺赛34场。布泽缺赛23场。
季后赛。公牛首轮,罗斯场均28分5篮板6助攻。头两场合计75分。
次轮。罗斯场均30分4篮板10助攻。包括一场44分7助攻。
四年级,受伤。他出赛时,公牛32胜7负。他不出赛时,公牛18胜9负。
他缺席季后赛,于是季后赛50胜16负的公牛,被费城76人黑八了。
罗斯可能是NBA历史上身体最好的组织后卫。191公分,臂展203公分,原地跳34英寸,助跑跳40英寸,84公斤卧推10次,底线折返跑11.7秒,3/4场冲刺3.09。
他的快跟其他人不一样。他快得很稳。他平时慢悠悠,小碎步走,然后,毫无征兆地,一个前倾加速,把对方重心往后倾倒,收球,一顿,再一个变线变速——就像是一个娴熟的司机操持一辆跑车。他快起来,一点都不激动,只是一副“这套招我已经搓习惯了,走到位置,一个加速变线摆脱”,不摆架势,抬手就有。
罗斯当年的卖点是,“一个可以随时做风车扣篮的纯组织后卫”。
所以在受伤前,罗斯投得很多,但并没有太多“他打得不合理”、“他粘球”、“他自私”之类的事。他是个懂得掌握节奏、懂得找队友、有视野的组织后卫。他每场都稳稳地打球,然后偶尔做出一两个吓死人的动作。所以外行和内行都会觉得这家伙很可怕。
他的生涯,从高中到大学到NBA,几乎一直是各类恐怖的惊喜。从比赛数据,到比赛细节,到高潮镜头。基本上,从大学到他的NBA前四个赛季,除了总冠军,你希望从一个组织后卫身上看到的东西,都看到了。
直到他受伤。
罗斯第一个MVP,三年级。四年级重伤。几乎可以说,2010-11季只是他辉煌的开始,还远没到圆熟大成期呢。
直到他受伤。
2015年那个绝杀过骑士的罗斯,还是可以比其他任何人快一个节拍。但那已经是被命运摧折过的罗斯了。
他大一带孟菲斯进全美决赛那年,打的是DDM体系——dribble drive motion,“持球突破动态进攻”。这玩意说白了就是空间拉开,持球突破,需要能投篮的长人。网队当年打这个体系时,成全了哈里斯生涯巅峰赛季,易建联单季射进48个三分球(他NBA生涯五年一共就进了75个)。
但罗斯在公牛拿MVP那年,身边布满的是博甘斯、邓、布泽、吉布森和诺阿。那年公牛唯一靠谱的速射手是科沃尔。
所以那年公牛的打法:全队防守抢篮板,罗斯一个人单挑突击。
科比在那两年夸人有斗志,就举例罗斯和保罗——我们都知道科比所谓的好胜,标准有多高。
那就是MVP时期的罗斯:攻防都用尽全力,却又打得无私而正确。2011年东部决赛败给热,也没法子:不是他打得不对,实在是能为还没到那份上,被勒布朗和韦德收了。
天才大多命途多舛。许多年前,我们感叹说:希尔、便士、利文斯顿们,都是苍天不佑。看晚年希尔和后来的利文斯顿,都会想:设若他们哪怕晚伤个几年,给我们看看他们的巅峰期?
这一点上,罗斯算是不幸中的大幸。在他大伤之前,我们看到了他的MVP赛季。
至于那是否他唯一的巅峰期?不知道。
他一度是引领时代风潮的天才,但时代奔走太快了。连他这样快的人,都赶不上了。虽然他那么顽强,不断地复出。
2016年11月,罗斯说,那个vintage mvp self,过去了。这不算认输(想想他复出了多少次),只是接受并陈述事实。
2011年夏天,那个还不知何谓命运磨难的罗斯,那时他飞得那么高,不知道世上还有什么可以阻挡他。所以他认了,在28岁50天的时候。2011年夏天的他那个芝加哥1号背影,现在看去很远了吧?确切说,是那个时代,很远了。
2019年吧,罗斯用国际象棋举了个例子。
他说他犹如在国际象棋棋局里,过早失去了自己的后,但靠着努力,让自己的兵变成了后。
——国际象棋,兵只能向前走和斜吃(我们小时候教棋时,老师说那叫牛角吃),最常见的是在中路形成绞杀局;车直走,马走日,象斜行;后是最强棋子,可以斜行可以直走,范围不拘;王与后一样斜直都行,但只能走一格。
——棋子的价值有评分。一般马象3分,车5分(我也听说过4.5分的说法),后9分或10分,兵1分。
——但兵若挺进到对方底线(国际象棋直线8格),可以升变为后或其他棋子。
开局丢后,等于输了大半——恰似罗斯2012年的大伤。2017年夏天,此前一年还2132万合同的他,只拿了135万的合同,下一年,他拿了两份合计不到100万的零工合同。那时他是兵。
然后在森林狼,在活塞,在尼克斯,他又活了过来。重新开始千万年薪。
这是他的兵又升变为后了。
他说他已经是一个不同的球员了。
“我不再扣篮了,不再高跳了,不再是一人快攻了,甚至都不再滞空上篮了,我是个不同的球员了。”
31岁时接受芝加哥媒体采访时,罗斯说他现在打球,为的是自己和自己的家庭。他说在最绝境的时候,只有家庭是站在身边的。
他说现在时代不同了,现在有“负担管理”了。他说如果他当年有负担管理,也许……也许他依然在芝加哥公牛健康打球呢?
当然,他一再说:过去的,已经过去了。
辉煌过的受难者,转型会更痛苦。除了身体的伤痛,他们还得放下自尊,尽量抛弃已有的套路。
转型失败的就消失了,湮没无闻;转成功的也未必就完全快乐了。年少成名的痛苦就在这里:之后的人生,每一步都在走下坡路。
所以罗斯会一边说“都过去了”,一边忍不住念叨“如果当初”。
但具体行动上,他到底还是各处努力认真地打球。
三年级MVP。四年级重伤折翼。
八年级承认现实,“回不去了。”
努力从小兵做起,为了家庭,为了自己打球。又打了八年,十六年。
2016年我感叹了句:
兀鹰在天上飞翔,看大地上的蚂蚁辛勤来往,仿佛静止,但蚂蚁也是在动的。
德里克·罗斯依然在打篮球。不声不响。
那时我也想不到,他还能坚持八年。
生涯前四年是高飞绚烂的童话,后十二年是勤苦现实的人生。
其实也许早该结束了,也许最怀念曾经德里克·罗斯的,就是他自己。
2008-11季,NBA史上最年少有为的传奇之一。
2012-24,最漫长的,对自己背影的追逐。
就这样结束了,也好。
巅峰高飞的罗斯,艰难追赶自己背影的罗斯,两种命运加起来,才是德里克·罗斯。
Copyright © 2024-2025 24直播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 网站地图 渝ICP备16011447号-1